1、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圆明园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2、其后是由五件石雕并列而成的大型石屏风。 蓬岛瑶台遗址:蓬岛瑶台一景,正是仿照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651-716年)的“一池三山”画意建造的。园盛时,福海端午龙舟竞渡,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观阅,皇太后及后妃内眷则在蓬岛瑶台欣赏。
3、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是因为圆明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园林艺术价值。圆明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作,它汇集了中国各地的名胜风景,运用了高超的造园技巧,创造了多种景观风格和意境。
4、梦溪笔谈梦溪笔谈这部由北宋科学家沈恬于1031至1095年撰写而成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是有着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美誉,涉及到自然科学和工艺技术等各个门类学科,在世界范围中有着极大影响的典籍。
5、中国最完整的建筑技术典籍产生宋朝的《营造法式》,作者是李诫。《营造法式》是宋崇宁二年(1103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诫,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
6、可后来随着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太平盛世到来,在其60多年陆续扩建中,终于建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总设计师名叫雷金玉,他是在修建紫禁城时被康熙看中但在实际建造中大多还是皇帝的看法,不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都亲自指导,因此雷金玉异常欣喜。而却被咸丰毁于一旦。
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这一思想在造园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善于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出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
确定空间序列确定空间序列原则是在明确空间等级之后,给景观空间以节奏的变化。通常来说,空间序列是连续的、独立的空间场所通道相连,让人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空问。确定空间的序列是空间秩序性原则的最后环节,在正确的秩序基础上赋予园林景观形式上的美感,从而引发人们的哲学思考。
1、据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并存文征明的画作《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及手记《王氏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根据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的描述。
2、拙政园简介和历史如下: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178号。明正德八年(1513年),解官回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基建造宅园,取西晋潘岳《闲居赋》之意题名拙政园。后屡易其主,并几度入官,迭经兴衰分合。1860年至1863年曾属太平天国忠王府。1951年整修。
3、【拙政园历史沿革】[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4、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近年来,拙政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推出自己的特色花卉。每年春夏两季举办杜鹃花节和荷花节,花姿烂漫,清香远溢,使素雅幽静的古典园林充满了勃勃生机。
5、拙政园的历史简介:直到2014年,拙政园辖地占地面积约85亩,扣除花圃8亩及售票办公处约1亩,开放面积约73亩。
6、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拙政园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